黔东南苗族
侗族自治州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居住着苗、侗、汉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7%,拥有全国1/3的苗族和一半的
侗族人口。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这里是
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以
侗族大歌、琵琶歌、苗族古歌、飞歌、反排木鼓舞、
锦鸡舞、芦笙舞为代表的民族歌舞,以苗族吊角楼、
侗族鼓楼、风雨桥为代表的民居建筑,以
刺绣、
蜡染和苗族银饰为代表的民族服饰,以酸汤鱼、羊瘪为代表的特色饮食等名扬中外,令人
叹为观止。在国家和
贵州省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黔东南就分别占有16项和40项,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挖掘、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区域。黔东南以原始的自然生态、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自然保护圈之一,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全球十八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是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与教学资源的富饶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