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锦”这一名称并不是历史上就有的,它是流行于当今
学术界和家纺界的一种美称,在鲁西南地区,为人们所熟知的是“
粗布”、“土布”、“手织布”及“花格子布”等民间俗称。关于鲁锦这一概念的提出众说不一,第一种说法是,1985年,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组织了一次对这种手织
粗布的调研,并将其命名为“鲁西南
织锦”,简称“鲁锦”。第二种说法是1986年在济南举办的“鲁西南
织锦与现代生活”的展览研讨会上,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廉晓春、刘洛山以及美术家郁风等专家对鲁西南土布的评价为:
技艺精炼,
色彩斑斓,似锦似绣,并将这项民间手织工艺定名为“鲁锦”。第三种说法来自山东艺术学院李百钧教授的《鲁锦调查报告》。李教授在山东省“七五”期间,赴菏泽的鄄城县调查当地民间土织布的情况,由于所见
织物色彩缤纷,寓意丰富,令人爱不释手,故把这项手工艺称为“鲁锦”。尽管
学术界对鲁锦概念的提出所持观点并不统一,但是将一种棉布称之为“锦”,都是对它的珍爱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