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把
棉花釆摘之后要经过六道工序的处理,才能由
棉花变成棉线,成为
侗锦织造的基础材料。第一道工序是晒
棉花。
棉花要晒干了以后才好进行下面的工序,在晾晒的过程中,可以剔除
棉花中的杂质和虫子,在晒干水分的同时也可以让
棉花更加蓬松。第二道工序是选
棉花。用来制作
侗锦的
棉花要求柔软,富有弹性,属于质量上乘的
棉花。因此,
棉花在晒干之后,
侗族妇女会把
棉花进行分类,挑选最好的
棉花来进行
纺纱。第三道工序是除棉籽,或者称为
轧棉。
棉花挑选好之后利用
轧棉机将
棉花纤维和棉籽分离,操作时先将
棉花放在添棉口处,用右手握住
轧棉机的摇手柄,右脚踏动
踏板,转动的手柄带动
木轴反方向旋转,
棉花在通过夹缝时被挤压,
棉花纤维被吸进夹缝中,棉籽则无法通过,这样就会顺利地将两者分离,整个操作过程流畅紧凑。第四道工序是弹
棉花。通过
轧棉分离出来的
棉花纤维用弹
棉花的工具进一步加工,使
棉花更加蓬松,也增加了
棉花纤维的抗变形能力。弹
棉花的工具像一个大弓,背在身上,有一根弦,弹的时候“砰砰”地响,
棉花弹好了之后再纺。第五道工序是搓棉条。将已经弹得比较松软的
棉纤维搓成棉条,这一工序被称为搓棉,或者卷棉。完成后的棉条成圆筒状,中间是空心的,这是
纺纱前的最后一步。具体的操作是将搓板平放在膝盖上,将
棉花纤维均匀的摊平在搓板上,然后压上圆柱条状的竹条或者
木质的圆棍,有时候也用高粱秆。轻轻地将
棉花纤维包在
轴辊上,用手推动
轴辊来回擀动,感觉搓紧以后就可以把
轴辊抽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一根棉条。有经验的
侗族妇女制作的棉条长短粗细均匀,
棉花纤维方向一致,这样的棉条在下一步
纺纱的时候就会更加地便捷,
棉纤维会更顺畅地从棉条中牵出,不容易断开。由
棉花变成棉线的最后一步就是
纺纱。将搓好的棉条利用
纺车进行
纺纱,用力要均匀,否则会很容易断开,影响
纺纱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