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国家增加投入与广泛深入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对口帮扶相结合。国家和
瑶族地区各级政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各级财政、有关部门和
银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了扶贫投入。国家和
广西、
贵州、
云南共同投资兴建的南昆铁路,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主干工程,也是全国最大的扶贫工程。南昆铁路正好横贯三省区的百色、兴义、罗平等连片贫困区域的地、州、县,它的建成通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区域边远闭塞、交通不便的状况,为沿线壮、苗、瑶、布依等各民族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而也清除了造成贫穷落后的一大根源。建设南昆铁路200亿人民币的投资,相当一部分用于支付给沿线的土地
赔偿费、居民搬迁费、民工劳务费等,使沿线的贫困人口直接增加了现金收入。出海大通道的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南昆铁路连接沿线城乡的公路网络的建设,都大大改变了沿线大化
瑶族自治县盘山公路城乡的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为沿线扶贫攻坚提供了交通保障。1998年后,
广西每年从本区级财政安排配套扶贫资金1.2亿元。1998年开始的村级道路建设大会战,仅交通部门的配套资金就达2.2亿元。各级还成立扶贫基金会,广泛募集社会资金。从1987年起,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组织8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挂钩帮扶百色地区。国家计委、林业局、国家开发
银行、国家农业发展
银行、
中国科学院等中央机关单位挂钩帮扶
广西12个国定贫困县,其中属于
瑶族自治县和
瑶族聚居县就有金秀、都安、龙胜3个自治县,每年投入大批扶贫资金。1996年起,
广东省对口帮扶
广西。
广东方面高度重视,省市主要领导多次亲自深入
广西贫困地区考察指导帮扶工作,进行全省动员,动真情、真帮扶;省政府及
广州、东莞市无偿支持
广西百色、河池地区资金3.9931亿元,帮扶异地安置贫困群众8万人,社会各界捐资2500多万元和价值1亿元的物资,援建希望小学100多所。两广签订经贸协作项目600多项,
广东每年到位资金3亿元左右。帮助
广西培训干部,积极接纳
广西贫困地区劳务输出,每年通过政府组织接收
广西49个贫困县劳务输出10多万人,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扶贫协作格局。他们为
广西的扶贫开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南宁、
柳州、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贵港等桂东南发达地区利用其人才、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管理的优势,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如,北海市利用农场和工厂安置大化、环江、东兰、巴马等县瑶、壮等民族的贫困户5200多人,并捐款200万元,扶持巴马城北开发安置点;钦州市捐款230万元,扶助凤山县2300户
瑶族同胞把茅草房改为瓦房。这项互助合作扶贫工程还在东部的企业与西部的乡村之间开展,以各种开发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此外,形成了
巾帼扶贫、教育扶贫、青年扶贫、民兵扶贫、军队扶贫、光彩事业扶贫等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格局,出现了合力攻坚,决战贫困的宏大场面。由
中国基督徒发起建立
南京爱德基金会也在凌云县
瑶族村寨无偿援助492万元开展综合发展项目。
瑶族贫困人口在这些扶贫活动中摆脱了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