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西南民族大学“羌族文化保护工程”
学术志愿者团队,在第一时间完成了对羌族地区主要
村寨的田野调研,搜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编写并出版了《濒危羌文化——“5·12”灾后羌族
村寨传统文化与文化
传承人生存现状调查研究》一书,该书46万字,近70篇调研报告。我们还从数千张图片中,精选了200幅珍贵的照片编于书中,图文并茂地反映了12个羌寨的灾情以及羌族文化
传承人的生存现状。该书是在这次特大地震发生后不久编写成的,其视角点主要是羌族
村寨传统文化的灾情和羌族文化
传承人的生存现状,即锁定在“生存空间”和“文化空间”两个大的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羌族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灾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非常突出,这使我们萌发了进一步研究和撰写《
中国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的想法,经过我们随后的两次补充调查和团队成员们的共同努力才完成了这部《
中国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的撰稿工作。编写此书的目的有三:一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灾前、灾后以及重建过程中的现状,尤其是将灾后抢救保护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展情况真实地展示给更多的人;二是动员全社会继续、长期的关注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三是想为羌区灾后重建提供一本专业性较强的学习参考和指导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