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代
刺绣传人的访谈与考察,我们了解到以前人人都会的苗绣
技艺,现今只能从老一代
刺绣传人那里找回历史的记忆。在经济转型时期,苗绣从“自用”走向去功能化而进入市场流通,将业余的
刺绣技能转变为谋生手段,民间苗绣已不民间,这是山寨苗人经济振兴的途径之一。苗绣在有组织的流通中呈现民族文化魅力,至少能够把行将消亡的传统
技艺延续下来,这是对苗绣前景乐观的看法。一个不乐观的问题是:
样稿作者与职业绣手两相分离,苗绣
样稿作者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他们逐渐地放弃了本民族文化的特性,借助于传统手工的外壳,将时下所流行的时尚元素拼接在
纹样里以求得到视觉感官上的刺激。职业绣手面对
样稿往往面临两种压力,一是商家的硬性规定,一是在
样稿上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愿,实际上她们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因此,苗绣在商业化的进程中苗女所绣的并非就是苗绣,而问题的核心就在于
样稿是否真正体现了苗绣特点,这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