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为
牵经,采用传统的耙形经架
牵经法。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一大早起来带着工具到相对平坦的坝上
牵经,如果家中的木楼够宽敞,便在采光好的二楼平台上完成,
牵经时需两人以上共同合作。耙形经架由两个特制的条凳、粗竹竿组成,条凳的凳面上各钉5-7根
木桩(高20厘米左右),其中一个条凳的一端并排钉两根高桩(高60厘米左右),粗竹竿(直径10-15厘米,长约5-7米)撑在两个条凳间以固定距离。此外,
牵经时还需在高处吊挂一块竹板,竹板上开有12个穿纱孔(通道、三江地区有7或10孔的),12个络好纱的宽口竹笼并排放在竹板下的地面上。耙形经架架好后,将12个宽口竹笼上的
纱线分别穿过竹板的纱孔,
牵经人将
纱线头系在头桩上,一手牵12根纱往返将纱架设在
木桩间,每到高桩处,需用手一根根挽纱。
牵经的长度依织布的长度而定,一般一匹布在16.7米-27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