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武强年画已有一定规模,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至嘉庆一百多年间发展到极盛地步。武强年画的生产以南关为中心集散地发展到周围的42个村庄,几乎村村家家都以年画为副业。旧武强县城在县境西南部,南关为武强年画主要集散地,
光绪年间即有144家画店。现知较早的画店应为范氏开设之
大兴画店。后来著名的画店有天玉和、万兴恒、宁泰、泰兴“四大家”。再后又出现了“八大家”,即祥硕、德隆、东
大兴、义盛昌、新义成、
吉庆斋、同兴、大福兴。至于一些小的作坊则难以计数。大画店都
常年生产,皆采取前店后厂的形式,临街开门售货,雕版印画皆在后院工房。聘有画师出新样子,刻版师雕刻版片,拥有长期雇工五六十人和几十台印画案子
刷印年画,活忙时日夜赶印,有的还要送到一些农户去加工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产品有高低不同档次,高档者经过
手绘装裱,运往城镇满足富裕之家的需要,低档者皆为版刻
套色,普及于乡镇中下层居民农户。清代编纂之《深州风土记》对武强年画有一段记载:“武强地瘠人贫,物力稍绌,往往画古今人物,刻版集印五色纸,入市鬻售,以悦妇孺,其事至鄙浅,然颇行远。远至
山西太原……”那时武强南关已是画店林立,每届中秋以后,各地画贩纷纷来武强趸画,至农历十一月达到高潮,街上熙熙攘攘,画店里纷纷亮出自己的产品吸引客户,
商贩们将货物肩挑车载,运往外地,整个南关像庙会一般,热闹的程度超过城内的几条主街。年画的发行地区非常广,除
河北省外,西到陕西、
山西、
内蒙、
青海、
甘肃、
新疆、
宁夏,南到河南、
安徽、
四川、
湖北等地,东达山东、
江苏,北到东三省,甚至还被贩运到
朝鲜、
日本、海参崴等地。有的画店直接在外地设立批发点、销行点,将版带到该地
刷印,甚至形成分店和作坊,生产经营当地所需年画产品。如杨柳青、东丰台、白沟河、邢台、泊头、
张家口、蔚县、唐山等地都有武强人经营的画店,其
风格样式对
全省各地年画也造成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