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边缘”的西向扩张,在东汉、魏晋时基本上已达到华夏经济生态与社会结构所能存在的地理极限。从此,华夏不只是以武力维护、封闭此边缘,也经描述边缘空间(蛮荒瘴疠之地)、边缘人群(
蛮夷贪戾之人)之异类性来强化此边缘。中古以来
中国的边防策略,大致便是在”
羌人地带”置下一连串军堡与重兵,防御“
吐蕃”或“
西番”的侵扰。由岷江上游而下至雅安地区,或更下及
云南北部,此一线经常便是华夏帝国的西疆防卫线。由手华夏强力维护、垄断华夏资源,
青藏高原东缘(大致为
康藏地区)之山间各部落、
村寨人群,便只能在内部争夺有限的山谷、草地资源,或在华夏的封贡制度下以顺服来换得华夏之赐予。除了
吐蕃时期外,在历史上
青藏高原东缘人群较难结为大型政治军事体,以胁迫、进犯手段向华夏争夺资源。此与
北疆各
游牧部族常聚为大型
游牧帝国以威胁、掠夺
中原,有相当的不同。相对应的是,“
英雄祖先历史”也流行在北方
游牧地区;在
青藏高原之
东缘,“弟兄
祖先故事”历史心性才是各族群历史记忆的
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