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先民北迁到
龙江、都柳江上游一带,有了相对稳定的休养生息环境,和相邻的民族在经济上也相应有了发展,为此《
唐书•南蛮传》载:“东谢蛮,其地在黔州之西数百里……土宜五谷,不以牛耕,但为畲田,毎岁易。”“有功劳者,以牛铜鼓赏之。”“婚姻之礼,以牛马为聘。”“丈夫衣服有衫袄,
大口袴,衣锦绣及布为之。”由于
唐太宗立国之后,推行开明而兼容的民族政策,确认了不少少数民族并在其地设置了相应的行政建制加以管理。这一政策,也得到后任君主的相继推行。据《
唐书•南蛮传》载:“
贞观三年,以东谢首领谢元深地置县五:都尚、婆览、应江、陀隆、罗恭。”在公元629年的唐
贞观三年,就在水家聚居的今三都县上江镇设置了应州及都尚县、在恒丰乡设置了婆览县。这早出现的行改建制。这与水族最大一批端节——“端十六”必须在水历新年正月第一个亥日过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