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图像资料浩如烟海,我们接手课题后,对这些
图像做了初步分类。首先,我们主要选择
人物画。一般来说,只有
人物画中才会出现服装及其
纹样,但也有少量描绘器物和
动物的画中出现了
织物。比如对一个书案的写真可能会出现用
织物装裱的
书籍,猫在
庭院中嬉戏的画面也会在背景中出现帐幔等。其次,根据
人物画的载体将其再细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历代职业
画家或文人
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如《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第二类,是
寺观、石窟、墓室
壁画与
彩塑。
敦煌石窟保留了从北朝至元代的大量
壁画和
彩塑,特别是唐代,
纹样极其丰富,已成为
敦煌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鉴于这一领域已有不少学者做了探索,特别是常沙娜先生多年来研究和临摹
敦煌服饰
纹样,成果有目共睹,这次我们就舍弃了这一部分,而仅将
敦煌壁画作为一个参照对象。墓室
壁画因为
纹样极少也被舍弃。因此,我们将遗留至今的古代
寺观壁画与
彩塑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兼顾
敦煌之外的部分石窟
壁画。第三类,是古代保存下来的水陆画和
唐卡。水陆画是汉地举办水陆法会时悬挂的卷轴画,绘有大量佛道人物;
唐卡是藏地
宗教卷轴画,历史悠久,
风格多样。这两种可移动的
宗教艺术品均有大量
织物纹样可供采集,特别是
唐卡上的
织物纹样具有鲜明的
西藏风格,与拉萨大昭寺等
寺院壁画中的
纹样风格接近,可进行比较。事实上这样的比较在课题进行中经常发生,时有所悟,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第四类,是民间年画与某些特定主题的绘本。年画受现存条件的限制,主要考察清代年画,少量在时间上延伸到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特定主题的绘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戏曲人物扮相
图谱,如故宫与国家图书馆所藏《升平署图档》,还有一种是明清时期压箱底的春宫画。在上述四类以人物为主题的
图像资料中,我们一共采集了约两千幅
纹样;最终做成卡片,记录其出处、时代、收藏地点,并对
纹样形式做较为详细分析的,则有一千多幅。在这些卡片中,我们再选择较为清晰而
典型的
纹样,对其中的260多幅用
绘图软件做了复原。有些选出的
纹样尽管出处不同,但
风格较为接近,因此我们最后又做了一次筛选,以
典型、清晰和
优美为原则,从中挑出181幅
纹样收录在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