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土盖”(土家语的汉字
音译,即“卍”
万字纹)是
土家织锦中最常见的纹样之一,它的中心为“十”字形,四角顶端统一转折呈90度角。关于
万字纹的起源,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中认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今
甘肃、
青海等地的原始人类就已经在使用“十”和“卍”,并将其装饰在
彩陶上。而构成
土家族成分之一的“巴人”,则是古氐羌的后裔。这可以说明
土家族文化与
万字纹的渊源。《
山海经•海内经》载道: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可见,巴人原生活于西北地区,后来才南迁进入现武陵土家地区,因此,
土家族人喜爱和善于使用‘‘十”和“卍”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时,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和区域,如
古希腊、
英国、罗马、
印度、波斯等,在石器时期也同样出现过这种图纹,因此,“十”和“卍”字是东、西方在
远古时期共有的一个古老文化符号。而这个古老文化符号的原始含义,许多学者都认为是象征
太阳,
表现的是
太阳的光辉,照耀四方。同时,也意味着神圣的空间方位——
东西南北和四季循环。因为方位和四季的时空观念都是直接由
太阳运行的方位而派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