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一个复杂的人文生态环境中,“牛肚被面”
到底“姓”什么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
织物本身所显示的特征。在一般人眼中西兰卡普与牛肚被面在外表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异,即使是专家有时也难免会“走眼”。《湖南民间美术全集•民间
织锦》一书中,就将2幅
典型的牛肚被面误收人西兰卡普之中。笔者在烟竹村认识一位多年倒卖牛肚被面的
生意人,他从仡佬苗地区收购古旧的牛肚被面,然后批发到酉水流域的保靖及永顺的
王村等土家地区,在那里他将牛肚被面当成西兰卡普出售,几乎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在吉首、
凤凰、张家界的一些民族民间工艺陈列馆中,也都有将牛肚被面当成西兰卡普展出的现象。然而,牛肚被面与西兰卡普的真正本质差异是隐藏在各自的文化特征之中,而这种文化特征主要
表现在
织锦的传统
纹样里,即民族的文化符号里。牛肚被面中最
典型的“棋盘花”,被学者们称为神秘的“四山图案”,与2000年前秦汉时代的古“四山铜镜”图案极为相似。而“四山铜镜”在
湘西地区竟然是近十几年来在古丈白鹤湾及龙山里耶考古中才出土的,
百余年前牛肚被面上就有这个
纹样。牛肚被面中另一种被称为“狗爪花”的
纹样也很独特。据传说犬狗是盘瓠后裔
远古的
图腾,而这些融入盘瓠之后的仡佬人,在祖先崇拜方面的“同化”趋势,鲜明的与
土家族西兰卡普拉开了距离。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在牛肚被面上能见到的其他60余种传统
纹样,大多数的
纹样都可以在西兰卡普中找到相类似的对应
纹样元素,不过各自对
纹样的名称叫法不同,其文化的含义和诠释也有较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