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华夏不断地想像、界定与描述西方异己“
羌人”。这些描述,作为一种活化的社会记忆,也影响华夏与“
羌人”间的互动。“历史”影响、缔造历史,并造成新的“历史”(记忆与叙事)。虽然华夏不断地描述、记录他们心目中的“
羌人”,然而完整的并成为社会典范记忆的“
羌人历史”,在
中国历史上似乎只出现两次。汉晋时期,第一部华夏观点的“典范羌族史”被编定,那便是《
后汉书·西羌传》。此后直到清末,各部
中国正史中都没有介绍“
羌人”及其历史的专章,也就是说,没有“典范羌族历史”再被华夏书写、保存与流传。再来便是,由20世纪
初始,在“
中国民族史”研究、书写中的羌族历史建构;基于这些片断的研究,终于在1980年代,几种典范的“羌族史”被完成。这不只是一种新的典范羌族史书写,相对于《
后汉书•西羌传》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文类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