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作为苗、瑶民族的先民,不但与苗族关系密切,与
瑶族关系同样密切。首先,三苗与
瑶族先民一样均属于蚩尤九黎、三苗之裔。其次,
先秦以来史籍所载三苗,往往又被称为南蛮,
瑶族先民本属于南蛮集团。《
帝王世纪》:“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
史记·
五帝本纪》:“放允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这是学者的共识。第三,考古发现的广泛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屈家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三苗集团亦即苗
瑶族先民的文化遗址,这也是学界的共识。第四,禹战胜三苗,三苗、苗民名称消失后,在原三苗活动地域代之而起的是夏、商、周时期被史籍称为盘瓠后裔“盘瓠蛮”先民的荆蛮(或蛮荆)、南蛮。“盘瓠蛮”是以今
瑶族先民为主的部落联盟。第五,三苗因战争原因被迫渡过大江大湖由东向西南由北往南迁徙的路线与
瑶族先民同。第六,苗瑶共一个语族,苗瑶汉又共同保留了
先秦古汉语的一些音素乃至词素,足以证明二者均系起源
中原的民族。第七,史载“三苗
髽首,羌人括颔,
中国冠笄,越人劗发。”“
髽首”即以麻束发,亦即
椎结,是苗瑶共有的习俗;又史载“三苗昏乱,相尚听于神。”第八,信鬼重巫也是苗瑶民族共有的,苗族有“三十六堂神,七十二堂鬼”之说,
瑶族有“十八大神”或“大堂鬼”之说。史载“昔者三苗大乱,
天命殛之……龙生于庙,犬哭于市……有神人面鸟身,若谨以待。”这里说的是
天命殛三苗,以龙、犬、鸟为
图腾的
氏族的不同反映。龙是华夏族先民吸收了其他
氏族后形成的综合性
图腾标志,“龙生于庙”,
意谓华夏族的
图腾进入了
祖先宗庙,华夏族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犬是
瑶族、部分苗族的
图腾,“犬哭于市”,意味苗
瑶族先民的
祖先大庙被占据了,以犬为
图腾的
氏族伤心得跑到街市上大哭起来。鸟是东夷两昊集团的
图腾,“人面鸟身”的神“若谨以待”颇费解,大概是说迁到三苗地区的东夷族人对这场战争采取谨慎、静观以待的态度。上引这则记载实可看作
瑶族先民参与三苗之战的注脚。第九,据史载:“苗”字由“由”字衍化而来,《
说文解字》“苗,蓚也。从艸,由声。”苗民亦由民,今
瑶族自称由民、尤绵,尤与由同,故“三苗”称谓有瑶的称谓成分。总之,
瑶族与三苗有承接关系,应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