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知识图谱
创新发展
概述
清朝
在
江南地区
设有
江宁
(后为避
清朝
道光
皇帝
旻宁
讳,改为
江南
)、
苏州
、
杭州
三
织造
,掌理
织锦业
的生产。但三者生产的
云锦
用途不同。据《清会典》记载:“凡上用缎匹,内织染局及
江宁
局
织造
;赏赐缎匹,苏、杭
织造
。”可见,
江宁织造署
督造的
云锦
是皇室专用的,其地位高于苏、杭二地。
江宁织造署
就设在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江宁
(今
南京
)。
清朝
江宁织造署
的
长官
称作
江宁
织造
,位尊权重,是
皇帝
的红人。《
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
(1711〜1763年)的曾祖曹玺、
祖父
曹寅
、
伯父
曹顒
、父亲
曹頫
就先后担任过
江宁
织造
这一要职长达59年之久。在《
红楼梦
》一书中,
曹雪芹
多次写到
云锦
,如第三回:“(
王熙凤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肩袄。”康熙
皇帝
六次南巡来到
江宁
,除了第一次居住在明故宮内的
江宁
将军署
外,其余五次都是住在
曹寅
的
江宁织造署
中,他还参观了
织造局
,有感于
织工
之辛劳,写下了《
织造
处阅机房》一诗,诗云:“终岁勤劳匹练成,千丝一减截纵横。此观不为云章巧,欲俭骄奢赌未萌。”
乾隆
皇帝
六次南巡,均居住在由原
织造署
改建而成的行宫内,今
南京
大行宫
地名
就是由此而来。随着
清朝
顺治
二年(1645年)
江宁织造署
的设立,
南京
云锦
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乾隆
、
嘉庆
年间(1736〜1820年),
南京
丝织业
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仅城内就有
织机
3万余台,男女
织工
20余万人(约占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年产值1000万银元以上,其中相当数量的
织机
是专门从事
云锦
生产的,以
云锦
为
龙头
的
南京
丝织业
成为
南京
经济的
支柱产业
。
清朝
著名书画家
郑板桥
《
长干里
》诗中“
缫丝
织绣
家家事,
金凤银
龙贡
天子
”之语,就是
清朝
南京
织锦业
发展的真实写照。即便在
太平天国
农民政权定都
天京
(今
南京
)的13年间,也在
南京
设有织营、绣锦营(又名绣锦衙),从事
织锦
之类的活动。通观有清一代,
南京
云锦
的生产盛况空前,既有官府督造的贡品,也有民间机坊生产的产品。今天,我们从保存下来的当年
云锦
匹料的尾部经常可以看到“
江南
织造
臣忠诚”、“
江南
织造
臣庆林”、“
江南
织造
臣七十四”、“
金陵
涂东元玉记
库金
”、“
金陵
张象发本机
库金
”等等字样。
清朝
南京
生产的
织锦
产品除供应宫廷、官府服用和赏赐之需外,还远销海外及
蒙古
、
新疆
、
青海
、
甘肃
、
西藏
等地,并在对外贸易中具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南京云锦》黄能馥
云锦
织造
概述
清代的“
江宁
织造
”,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
织造
衙署
”,督理
织造
官吏驻扎及管理
织造
行政事务,带有
官署
性质:二是“
织局
”,系
织造
生产的
官局
作场
江宁
织造局
作为宫廷的直辖机构,其隶属关系和官员人选,经常变动。从
顺治
二年(1645年)开织,到
光绪
三十年
(1904年)裁撤,中间还夹着一个
太平天国
,间断了若干年。前后二百多年,主管
织造
的官员先后达数十人,惟独曹家祖孙三代四人——
曹玺
、
曹寅
、
曹顒
、
曹頫
,连任达六十多年之久,影响很大。主要是与康熙
皇帝
有特殊的关系,尤其是
曹玺
、
曹寅
父子
,在
南京
所从事的活动,方面很多,远远地超出了
织造
事务的范围。
小说
《
红楼梦
》的作者
曹雪芹
,就出身于这“
织造
世家”。其中涉及到有关衣着穿戴和丝织的一些情况,我们将在后面讲述。
-《南京云锦》张道一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