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保护路径置于生活世界,使
刺绣图案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再生活化”成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再生活化”意味着用多种方式将
非遗以整体或元素的形式重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使其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做的优势是,蒙古族
刺绣图案依然是活态的,动态的,是在语境中的民俗文化,而不是被抽离出来的、死板的
标本,而且可以着眼于传承性、民众性,打破地域性限制。基于此,是否可以考虑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细化各种申报、保护机制),强化杰出传承人的保护,发挥学校的文化教育功能、现代媒介的宣传传播功能,实现现代社会中民众对于蒙古族
刺绣的了解和接受。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应注重“生产性保护”对于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就
新疆蒙古族
刺绣文化产业化而言,从文化产品入手,可以考虑从传统诸如烟袋、发套、帷幔中脱离出来,结合现代城市生活,进而形成现代文化产品,如手机套、
笔袋、书签;从文化服务入手,可以考虑通过举办多种展览、演出比赛、
文化节等形式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从文化休闲入手,可以考虑将
刺绣文化同旅游业结合,
新疆蒙古族多集中在
伊犁州、博州、巴州等地,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