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一件
刺绣品纹样时对大自然的各种
花草鸟兽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观察,然后用很简练的手法描绘出来,尤其是对
色彩的取舍概括,它不是把物象
色彩简单化,而是在透彻地理解规律的基础上,按着美的感受
提炼升华。蒙古族的贴花绣就最能体现这种概括手法。贴花:蒙古语叫作“那嘎玛拉”或称“海其木勒敖由呼”就是把各式各样
布料、
大绒或皮剪成各式
纹样贴在布底或毡底上再经过缝缀,
锁边而成的一种
刺绣装饰。这种贴绣能较好地运用大块面的
色彩,用料简单,是
刺绣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看上去主题突出,
色彩鲜明,给人以很深的印象。图9中无论是
动物图案或是变形的装饰
纹样都采用了极为简练的
色彩,利用一种或者两种
色彩就说明一个物象,这种表现方式看似简单,却需要作者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不断地加工
提炼,去除一切影响主题的
色彩,保留最为单纯的
色彩原像,使得形象更为简明生动,同时符合民间艺术的语言特征。在色相上保留下来的一种或是两种最简练的
色彩是最能概括物象特点的,不是简单而是简练的
色彩语言正恰恰吻合了当今后现代的
风格(少就是多的原则),我们蒙古族的
艺术家们已经运用这种
色彩语言
几百年了,据罗布桑却丹所著《蒙古风俗鉴》等有关文献记载,在13世纪下半叶(元朝)以前,古代
蒙古人在生活中就很注重
刺绣艺术,并且应用范围很广,由于
刺绣方法和工具的限制,这种简约概括的手法伴随着一代代的
刺绣艺人们沿袭下来,而且越来越强烈的散发出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