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吐鲁番柏孜克里克
壁画中的
回鹘供养人
画像是
回鹘贵族“沙利家族像”,他们头戴尖顶形
金冠,身着华丽的
长袍,
纹饰多样,
圆领、
窄袖、
左衽,
裙摆较宽,下长曳地。其选料为
红色织锦,绚烂夺目,熠熠生辉,加之在领、袖等处还镶有宽阔的
织锦花边,和
衣身的主体色形成对照,更增添了服装的整体
美学效果。值得注目的是他们
腰束绿色镶
宝石腰带,并附短刀、布袋、
黑色角盒,这种饰件在唐代称之为“蹀躞七事”。“蹀躞七事”是指
腰带佩戴的七种物品和挂件,主要是刀子、砾石、火石袋等。男子
腰带挂饰件是西北
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最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哈密五堡古墓中可以见到,大约在
两晋南北朝时期传入
中原,为汉族人民所接受,在唐代形成了“蹀躞七事”这种服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