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水稻的历史中,为保证水稻获得好收成,水族地区形成了不少习俗与
禁忌。其中有些是生产实践的总结,如要注意农时的
农谚:“
六月六,抽秧上坎”,“栽秧
早晚一两天,秋收多少看得见”,“过白露不熟也得收”等;有些则是原始
宗教意识的反映,如撒秧、开秧门、吃新需择吉日良辰并行
祭礼等。这些习俗与
禁忌最初实际上源于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及生产实践的思考与归纳,因而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但由于对自然规律不能进一步深入认识,求吉避灾的原始
宗教意识遂渐冲淡了习俗中实践经验的部分,出现了不少崇信鬼魂,崇拜
祖先的民俗事象,例如撒种、播秧等都得避开祖父、父亲亡故的忌日,撒秧前要对秧种进行供祭,祈求
祖先降福、谷神施恩。此外,若有刚过门的新媳妇首次到夫家栽种,还要举行栽秧仪式:
娘家派人在开秧门这天抬糯米谷把到夫家来,祝愿姑娘从此在夫家生产顺利,并希望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双丰收。而新媳妇则身著节日盛装下田栽秧,期待将
少妇旺盛的生殖能力转嫁到稻田中,祈求水稻的
丰产,表示对水稻生产的虔诚祝愿。这种习俗,实际上也是对庇佑农业生产的神灵的一种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