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的
东南西北中五方。商代
甲骨文就称稔犹为“庶䜌”(群蛮)或“䜌方”(鬼方);西周
金文《虢季子白盘》:有“赐用戊(钺),用政(征)䜌(猃狁)”之记载,猃狁(鬼方)乃是西方之族,故西方有蛮。晋《邦铭》云:“我皇祖(唐)公口受命……口口百蛮,广[𡖛司]四方”。晋在北方,故北方有蛮。《鲁颂·宓宫》:“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兮甲盘》蛮云:“䜌宄(淮夷)”。鲁在东方,东方蛮亦有蛮。《诗·
小雅·采芑》载:“蠢尔蛮荆,大邦为讎”,“征伐评犹,蛮荆来威”。蛮荆即
荆州之蛮,
荆州在南,故南也有蛮。《左传·成公六年》:“晋佰宗……伊雒之戎,陆浑蛮氏侵宋。”《左传·昭公十六年》:“楚子……使然丹诱蛮子嘉杀之,遂取蛮氏。”陆浑在中部,似中部也有蛮。所以,崔氏说:“蛮夷乃四方之总称。”第三位作者则是从夏代以后的历史实际来诠释蛮的涵义的。夏代以后,蛮主要聚居在
荆州,形成了强大的南蛮集团,而其他四方之蛮基本上融于狄、戎、夷或华夏民族了。正如徐中舒先生所说:“
古时南方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字也不过是
中原的人把这些南方部落
译音而已。从言,表示南方有语言,从幺,表示南方发明蚕织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