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中午,这时杨秀玉的几位朋友也到了家中,忙着张罗午饭。杨秀玉非常热情地请笔者在家中吃饭。午饭是在院中进行的。浓郁的香味飘来,食欲大增。不一会儿,食物就摆满了一桌。主食是几张直径30厘米左右的大饼,几碗
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漂着厚厚奶皮子的酥油茶和几碟锡伯族的家常小菜。几位妇女与笔者由开始的不熟悉、拘束到后来逐渐畅所欲言,饭桌上的气氛也是越来越轻松。在交谈中了解到,几位妇女也是想过来跟杨秀玉学习
刺绣的。她们的小孩
大都送去了
沈阳学习锡伯族的传统
舞蹈,而且频繁获奖。聊到起劲处,还让小女孩给我们舞了一段。在大家的劝说下,杨秀玉的小儿子也陪着小女孩一同跳起了“贝伦舞”。随我们来的朋友也是锡伯族人,而且还是标准的食客,说起吃的来兴致很高。他告诉我们桌上摆放的饼是锡伯族人最爱吃的食品叫做“发尔合芬”,就像老
新疆人爱吃的“拉条子”,是锡伯族人
每日必吃的食物。锡伯族妇女非常勤劳,在
晚上睡觉前,就必须将所需的面发好、揉好,
清晨再将发好的面擀成
薄饼,上锅烙。“在烙饼之前,在锅底抹少许的油,这样就能使饼的味道更香!”其中的一位妇女也发话了。随着她的出声,其余的妇女们也你一句我一句地开始说起来。通过聊天才知道,这种大饼吃的时候不能用刀切,要用手撕,而且是要随吃随烤,这样才能保持“发尔合芬”的松软。锡伯族人还有一种腌制小菜也是
每日必备的食物,叫做“哈吐浑索吉”,也叫“花花菜”。“花花菜的颜色鲜艳,味道酸脆爽口,就着
薄饼一起吃,味道非常好。”大家说得很起劲,边吃边说,饭桌上气氛融洽,就好似一家人在吃饭。朋友说他每次吃到这样的饭都能感受到家的味道,这句话深深感染了笔者,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思乡之情。锡伯族人朴实,通过最为普通的饮食传达着对家的感情。也许只有背井离乡两百余年的锡伯族人,才更能感受到家的重要。也正是由于这种浓郁、质朴的生活气息,才使得锡伯族的
刺绣不讲究华丽、精致、细密、完美而追求淳朴、自然、简约、明了的原始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