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发现一枚
骨针,约为16000年前的旧石器时期的遗址文化,据考其用途是
编织和
缝纫。此后,
编织活动逐渐出现在考古
文物中。如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后期的遗址中,出土了双股的
麻线残留物和陶制的纺砖、打纬的木刀、绕线的
木棒等。又如,1972年
江苏省吴县草鞋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三块
葛布残片。浙江兴钱山漾一带,也出土了12块约5000年前的
苎麻织物的残片。考古材料中的纺织活动反映出“纺织”包含了两个阶段。纺,是指将
纤维材料制成可供
织造的
纱线的过程;织,是指将
纱线交错
织造成布帛的过程。从这两个阶段的有机结合可看出,早期人类从结网捕猎到纺织制衣,经历了四五十万年在黑暗中的摸索,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