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民间流传的《唱蔡伯喈》、《唱
董永》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是
瑶族受汉族
曲艺的鲜明印迹。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梁祝》唱本就是广泛在瑶区演唱的
曲艺脚本,其演出的形式比汉族地区简单得多,并多以木偶为道具,人饰角色,只有二人而已,但由于内容较深刻,感情表达曲折委婉,很受瑶民的欢迎。在
广西龙胜,富川、金秀、贺州,都有
瑶族的《梁祝》唱本。
瑶族的《梁祝》
世俗唱本主要情节是:祝英台女扮
男装,到闾山书院求学;半路遇上梁山伯相问,原是同学,于是结拜、同行;在书院里,两人同行同坐同睡同读同写字,先后三年,亲密无间,感情很深;祝英台先离书院归里,梁山伯依依送行;梁山伯在书院念祝英台就弃学思往祝庄拜访,方知祝英台女儿身真相;梁山伯派遣媒人去祝家提亲,得知三天前祝家已接受马家订婚之礼,不能再与山伯结缘;英台用自己的
衣衫作“纸”,写了亲笔信,表示
后世再与山伯联姻;山伯吞下英台
衣衫亲笔信而死;英台嫁马家路过梁坟,坟开,祝英台跳进墓穴,双双化为
鸳鸯飞上青天。情节显示了
瑶族文化特色,如闾山是
瑶族民间传说中的
宗教圣地,梁祝到闾山
读书有
朝圣的意味;英台用
衣衫写下对山伯忠贞之情,也符合
瑶族通过信歌形式传递爱情信息的传统习惯;梁祝死后化为
鸳鸯飞天,也与
瑶族将吉冬诺(鸟)、雇工鸟、插田鸟、
鹧鸪鸟等
鸟类当作有灵性的化身的传统思维相似;又如祝英台上学自己提书包、手拿光油伞(涂蜡油的纸伞)、赠送金钗子和
绣花鞋等,也与
瑶族民间习俗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