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复旦大学
人类学教研组师生在大瑶山对527人进行了调査(男277人,女250人)。1982年吴融酉,夏元敏发表了《
瑶族体质形态的初步研究》,指出
瑶族的体质特点是:“肤色
浅棕色,眼色暗褐色,发
黑色,发形平直,个别波发,
平头型,
男性阔面型,女性超阔面型,面部较
扁平,眉毛发育
男性中等,女性稀少,眼外角高于内角,
蒙古褶中等显著,
男性中鼻型,近于阔鼻型,女性阔鼻型,鼻梁
大都为平直,鼻孔最大径斜位居多,有13%左右的横位,凸唇,唇厚中等,身材较矮。”应该是“属
蒙古人种的
东亚类型,而在某些方面具有
南亚类型的成份。”1981年,
湖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王齐家等五人,在江华县对588名
瑶族(男349人,女239人)进行了测量,並与当地汉族进行了比较,发表《
湖南省江华
瑶族自治县
瑶族体质
人类学初步研究认为“江华
瑶族身材较矮小”,“身长指距指数比当地汉族和瑶汉混血的身长指距指数都大”,头型“属于中头型、高头型和狭头型”,“男女均属狭面型”,“
蒙古褶相当普遍”,“上眼睑褶皱甚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