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理论研究与实际
创作相结合。如果我们只限于到博物馆欣赏年画,关在教室里
临摹年画,埋在浩繁卷帙中学习年画……这仅仅是复制而不是发展。传统的年画作坊以“生产一一生产”为运作
模式,而没有注意
及时地总结与更新理论;现代的年画研究者以“理论一一理论”的治学
模式纠结于画面效果而缺乏实践验证,这些也与“
传承”相去甚远。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
传承应在“生产一一理论——生产”的循环过程中去实现。从劳动中来,再回到劳动中去的
民间艺人根据生产、生活体验进行
创作,并且在这种
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来指导新的艺术
创作,其作品才更贴近
大众审美需求,并能够站在一定的艺术高度上,
大雅而不高深、通俗而不低俗。年画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一般商品所具有的经济规律,在这种现象中并不普遍适用,只有在全社会的支持与尊重下,才能真正使杨柳青
木版年画的
传承在理论研究与
创作实践中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