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以
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了
鸦片战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风尚和习俗的变迁、西方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东渐,使
中国传统的
刺绣行业发生了改变。首先
表现在
刺绣生产日益商业化,并开展了中外贸易。另一个变化是由于西方科学、文艺、
美术的传入,使传统的
中国美术注入了新鲜血液,
刺绣领域中出现了创新的兆头。20世纪初
沈寿首创“
仿真绣”,20世纪20年代末
杨守玉创造了“
乱针绣”,开辟了
刺绣向更高艺术层次发展的前景。从20世纪初开始,
刺绣作为
中国传统工艺品,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并频频得奖,为
中国刺绣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1949年新
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之下,
中国刺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苏、湘、粤、蜀四大名绣的产地仍是
中国刺绣的生产中心,此外,
北京的京绣、
河南的汴绣、
上海的
绒绣等蓬勃发展,
刺绣行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新
针法,
创造了新绣种,在
创作设计、
针法研究、培养人才、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还涌现了柳丙元、朱凤、杨应修等一批优秀的
刺绣名家;出版了《
中国刺绣技法研究》(朱凤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苏绣》(孙佩兰
编著,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国民间
刺绣》(王亚蓉
编著,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飞针走线》(陈嗣雪著,
台湾雄狮图书公司)等一批关于
刺绣研究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