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
构图形式。人体是对称关系的最基本形态。把
中国古代的
彩陶、
青铜器的装饰
纹样同地中海沿岸和
美洲古代的器皿上的
纹样,以及玛雅时期的
石刻纹样相对比,会发现它们以对称结构组合的脸形图案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宗教装饰图案也多是对称的。从
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
织锦图案、
波兰的
剪纸艺术图案、
日本的族徽图案以及
非洲的
雕刻造型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各个民族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不同而
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图案及造型符号,但在运用对称性的
构图上却如出一辙。可以说对称是人类审美中最基础最原始的理想形式,是最容易接受和最符合审美心理的形式。老河口
木版年画的
构图基本以对称的形式为主。门画都是成对的,所以在姿态、
构图、
色彩上更注重对称性,为使两张看起来更协调,人物必须是脸对脸的,以体现和睦美好的含义。即便在
单幅年画中艺人们也会将对称的意识隐藏其中,例如在陈义文老人2006年的作品《关公》中,整个人物左右对称,重心在画面中线之上:
关羽右手拿书,陈义文老人就将胡须向左手弯斜;右手边有一把大刀立于椅后,左手边就放置一灯台。这样处理画面就不会出现重心的偏移,使画面继续保持对称的
构图,达到一种势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