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
八角的原产地,同时又是主产区。
八角是一种矮小的常绿
植物,又称茵香、
八角茵香等,属于
八角茵香科
八角属。其同名的干燥
果实,像一只
八角星,可作
药材及烹饪料。
八角早在两汉时期就有种植。它原产于
广西左江和右江流域的海拔200米至500米热带雨林中,是
中国南亚热带地区一个生态幅度较窄的南亚热带树种。《岭外代答》卷八《
花木门》载:“
八角茵香,出左、右江蛮酮中,质类翘尖,角八出。”自古以来,
八角即为
广西当地妇女所熟悉,自然成为
创作题材。笔者在
广西龙胜
和平乡大寨村田野调查的时候,很多当地妇女对
八角星纹的解释都是因为其形状类似
八角,即而得名。尤其是在以
八角作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地区,如
广西的金秀,每年产出
八角干果5726吨,产值9161.6万元。经济的倚靠使得当地的群众更加亲近更加熟悉它。
八角星纹不仅在
织锦中出现还大量地应用于
腰带、背包、
头巾的
刺绣中。而在其它的地方,对于
八角星纹,当地妇女又会将其解读为其他本地常见的
植物。如在
广西龙州金龙镇的双蒙村,当地群众把
壮锦上的
八角星纹泛指为花,将象征性的符号语言演绎得更为抽象。不管名称如何,在当地人的心中,
八角星纹是对她们所熟悉
植物的
描画。
八角星纹作为
植物纹饰出现,强调了人们对自我依赖且熟悉的自然资源的审美选择。它的出现,没有义理化范式的制约,开阔了
纹饰造型的视野,更加亲和于
世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