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知识图谱
相关图片
有关“蟾宫折桂”的更多图片
历史源流
杨家埠木版年画
蟾宫折桂
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把两事联系起来,后人遂以“蟾宫折桂”指代科举应试及第。唐代大诗人
白居易
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
白居易
写诗就用桂做赞词,祝贺道:“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中国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_故事传说》王巨山_王永海
题材内容
概述
仕女、儿童是桃花坞年画中出现最多的人物形象,“姑苏版”中仕女、婴戏为主题的作品几占一半。清代
康乾
时期的仕女图以
表现
城市女子闲居生活为主,如
读书
赋诗
、着棋弹琴、盥洗
化妆
、
赏花
戏鸟、
游戏
秋千、
焚香
插花
和“庸线懒针”的
闺房
女红
。“仕女”伴以“婴戏”尤能体现
市井
生活的
和谐
幸福,寓意
吉祥
,如妇人携五个
孩童
在
桂树
下嬉戏,其中一孩攀登上树,寓意“
五子
登棵(科)”、“
蟾宫折桂
”;
孩童
踏舟采莲,妇人一旁看护,寓意和
合宜
男。清代中晚期的《
百子图
》上,百名儿童放风筝、坐转轮车、
读书
、放鞭炮、举
花灯
、斗蟋蟀、玩博戏、骑马游行、划
莲花
船、下象棋、调
龙灯
、骑竹马……天真活泼,形态各异,具有
浓郁
的生活情趣。清晚期的仕女婴戏作品如《
合家欢
》、《
玉堂富贵
•
莲生贵子
》、《
琴棋书画
图》等,其题材的丰富性及
表现
手法已无法与前期作品相比。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下》冯骥才
概述
五子登科起源于一个故事。汉代有一个姓窦的人
鱼肉
乡里
,为非作歹,没有
子女
。后来他在梦中听到
祖父
的劝告,痛改前非,为乡邻所誉,并得到五个儿子,且严于教子,最后,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很有出息。这即是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中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子登科反映出人们期望自己的儿子都能成才。类似题材还有『
五子夺魁
』、『
五子日升
』、『
童子
折桂』。该图画面中一位妇人带着五个
孩童
,一童登上桂树折枝,表达
蟾宫折桂
之意。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上》冯骥才
杨家埠木版年画
蟾宫折桂
概述
另外杨家埠
木版
年画中还有以蟾宫折桂,连中三元为题材内容的,关于蟾宫折桂有其历史缘由。人们常说的蟾宫即指月宫,相传月宫中有桂,在
中国
封建社会
科举
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
八月
,所以人们将
科举
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同时也
表现
出古代人民对
月亮
的美好向往。
-《中国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_故事传说》王巨山_王永海
概述
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
乡试
第一称“
解元
”,
会试
第一称“会元”,
殿试
第一则称“
状元
”。中
状元
也有“大魁天下”“
蟾宫折桂
”“独占鳌头”等说法。因此,
读书人
一生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金榜题名、高中
状元
,
孟郊
《登科后》诗可谓
典型
写照:“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此图描绘的便是金榜题名的
状元
衣锦还家时的热闹
喜庆
场面。全家里里外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男女老少满心欢喜地迎接
状元
郎载誉归来。
-《杨柳青木版年画》刘建超
概述
“
十美图
”之四的《
蟾宫折桂
》与《官带留传》用月宫、
蟾蜍
、桂枝等物表现取得功名。“桂”
谐音
也为“贵”,人到中年,功成名就,一是寓意
状元
高中,金榜题名,二是寓意功名荣誉得以
世代
相传,
世代
为高职大官,并发扬光大。一般贴于房间或窗扇上。
-《凤翔木版年画》窦巍、陈淑姣
杨家埠木版年画
蟾宫折桂
蟾宫折桂在古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有也描述,清代
曹雪芹
《
红楼梦
》第九回中
林黛玉
听说
贾宝玉
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中也提到“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蟾宫折桂。”
-《中国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_故事传说》王巨山_王永海
更多
收缩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