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庭
手工业的一部分,纺织一般由妇女担任,纺织的成品主要有火草布、
麻布、毛毡等。织火草布的传统工序为:在
火麻或荨麻收割后,剥下茎部韧皮纤维,揉软后纺成
麻线,加
草木灰煮后泡入溶有燕麦面的稀水中
漂白,然后织成
麻布。可制衣、袋及鱼网。织
麻布和
口袋彝区较为普遍,彝族有纺
麻线的
纺车,形同汉族的纺棉车,有自制的
织机,结构简单,有穿
纬线的
篦子,无穿
经线的
梭子,用线团左右穿行。有的地方有
梭子。所织
麻布的宽度各地不一。纺
麻布前,要将麻经过打、晒、浸、泡、剥、洗、抽线、煮线、浆洗,才可纺线再织成
麻布,然后缝成衣服或
口袋。织得多者,可换
棉布或大米。织
羊毛毡的传统工序是,
纺轮以细
竹签做轴,近下端处装以木轮,轴顶端有一钩。纺时把
羊毛撕绒置于小篓中,挂小指上,或将
羊毛缠在
木棒上,右手抽绒,左手指捻动
纺轮成线。织布机的主要
构件有紧板、推线
木棒、梭、拴
腰带等部分,将牵好待织的
经线一端系于钉在地上的
木桩上,另一端缠在
织妇的腰上。
织妇将带
纬线的梭在交叉的
经线中抛过,然后用紧板压紧,完成整个程序需要大量的时间。一般用于制作女裙及“瓦拉”。红河等地彝族在织成布后,还染成
深蓝色。其
染色程序,先煮
棉布,再用
石灰水滤过,然后放入
蓝靛缸内浸泡
着色。“察尔瓦”与披毡
大都染成
青色,也有原色或
蓝色的。彝族普遍使用
植物染料,以马桑树皮、
核桃果皮和油黑土杂染
青色,以黄连
树根、黄浆草根捣碎染
红色。方法十分简单,将染物置于内加染料的水中,加热煮沸数小时后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