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县法果哨毕摩杨家福保存的《彝族天文史》,是清末毕摩黄文彩于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十二月二十二日传抄的。《彝族天文史》继承前人观测
太阳的经验,测绘
太阳运行规律是根据世间万物围绕地球转动的理论,据10棵杆影的移动情况与南北和东西二线焦点上的水珠反光时发射出的光环变化来确定其
轨道的南北两极,从而分出年、季、月。一年分为“能、些、除、笮”即春、夏、秋、冬4季,每季90天。一月36天,分上、中、下旬,每旬12天。10个月为360天。剩余的6—10天为“
阴阳交替节”(俗称星回节或火把节)和“年尾上下联”的祭祖过年日,一年共366—370日。这种依据
太阳移动和
星座变化来确定10月为一年的历法即是“
太阳历”。为了便于记忆和推算,又以10个
动物做属相,即:一月虎、二月水獭、三月
鳄鱼、四月蟒蛇、
五月穿山甲、
六月麂子、
七月岩羊、
八月猿、
九月豹子、
十月四脚蛇。10年重复一次(
一轮)记日时也按此顺序,10天重复一次。每个季度的
开头一天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