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节,俗称“迁徙节”“
农历四月十八节”等,
新疆锡伯族民众称为“杜音拜专扎坤”,寓有怀念亲人之意,所以又叫“怀亲节”,是为了纪念清
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
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人的西迁之日。每逢
农历四月十八日这天,人们都会开展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其内容包括唱歌、跳舞、射箭、比武、野炊等,同时还会吟唱
唱词长四百余行、凝聚锡伯族人血泪史的西迁之歌。歌曲传承至今,已有7种版本,是西迁节中最独特的文化
表现形式。
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
农历四月十八日这天,西迁
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守在当地的亲人,聚集在
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里祭拜
祖先,聚餐话别,从此踏上了西迁的漫长征程。所以此后每逢这一天,锡伯族人都要在寺庙里供灶、杀猪、吃局梁米饭,并且每位家主都要代表家人去参加聚餐,以此来纪念锡伯族
先祖西迁祖国边陲、戍边固疆、保家卫国的
壮举,同时也是为了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