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苗图抄本汇编》中的花苗,画面为:树林中,两名男子吹笙领舞,两位姑娘摇铃跳舞。画上落款:“花苗在贵阳、安顺、
遵义所属,无姓氏。其性憨而畏法,其俗陋而勤耕。衣用坏布撕条织成青布,无
领袖,从头笼下,名曰‘格榜’。每岁春首择平地为月场,未婚男子吹笙,女子摇铃,歌舞戏谑,
终日所私,亦用媒妁聘礼,以牛马通知。”在田雯的《黔书》一书载:“花苗在新贵县广顺州。男女折败布缉条以织衣,无裣衿窍,而纳诸首,以青蓝布
裹头。少年缚楮皮于额,婚乃去之。妇人敛马鬃尾杂人发为髻,大如斗,笼以木梳,裳服先用蜡绘花于布。而后染之,即染,去蜡则花见。饰袖以锦,故曰花苗。”《苗蛮图册》载:“花苗在大定、安顺、
遵义、贵阳等府,用败絮撕条织
背心。”罗绕典的《黔南职方纪略》对“花苗”的习俗描述基本沿袭《黔书》条文,只是分布的地区更为广泛,“贵阳、定番、大塘、广顺、开州、贵筑、贵定、修文、安顺、郎岱、归化、永宁、镇宁、普定、清镇、大定、平远、黔西、威宁、水城、毕节、镇远、施秉、天柱、黎平皆有之”。
民国时,有学者把安顺、威宁等处“花苗”分成“大花苗”“小花苗”等。“花苗”作为苗族的一个支系称呼,实际上是针对其服饰多花饰这一特征而言,它所包括的不是同一个支系,而是一个很广泛的支系称谓。在今天分布东至福泉、贵定,西至川南、
云南的广大地区,每一县均有一支被当地其他民族称为“花苗”的支系,这些支系因各地不同可能属于不同的支系群体。如威宁的“花苗”、安顺的“花苗”、川南的“花苗”、滇南的“花苗”,不论从服装上还是习俗上看应属不同的支系。川南、
云南一带“花苗”自称“蒙周”,意为穿花衣花裙的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