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说过,早在秦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就掌握了以蜡防染的技术,并且早于
印度和
埃及以
蜂蜡和白蜡作防染材料。《
后汉书•西南夷传》称“哀牢人……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他们利用
蜂蜡和虫白蜡作防染原料,染出蓝底白花或蓝底浅花的
花布,称之为“阑干斑布”。随着西南民族地区与汉族之间的文化技术交流,逐渐传到
中原内地以至全国各地,并流传到亚洲各国。在通往西域的新疆民丰,东汉(公元25—220年)
合葬墓出土的“
蓝白蜡染花布”两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蜡染织物。其中一片,大约用作餐扫,用
圆圈、
圆点几何形组成的
花边,大面积
底色上有由线条平行、交叉组成的三角形
格子纹;另一片
蜡染花布右为龙尾和足的印纹左为局部人物
图像,颈部挂一串佛珠,手中执
鲜花一束,眼视前方,作献花或授花状,形象自然生动,
蜡液点画细腻流畅,表明东汉时期我国
蜡染工艺已经比较成熟。其产品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远销
西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