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的
蒙古族素来穿
蒙古袍,且十分注重袍服的美观。周、唐时期,汉族丝绸锦缎传入
蒙古高原,对
蒙古族
刺绣的材料和图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元朝
刺绣,在
中原传统
丝线刺绣技艺中融入了
蒙古族的元素,对
蒙古族
刺绣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元朝时期,
蒙古族
刺绣主要以“人像
刺绣”和“服饰
刺绣”为主。人像
刺绣主要是绣制
佛像,用
金黄和银
白色颜色的线搭配使用,以示尊贵之意。在《元朝的
手工业》一文中就指出:“元代的
手工业无论从种类和规模上看,都很发达的。元朝政府机构中设有绣局、
纹锦局、鞋带鞋皮局、
裱褙局、鞍子局等机构,”这些机构的成立都是与
刺绣有关的,由此可见元代对
刺绣的重视。忽必烈的皇后察必本身就是一位手工缝纫
刺绣的能手,对
蒙古族
刺绣的
创造发展必定带来很多新的贡献。还有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汗八里城出售的商品和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因为仅马车和驴车运载生丝到这里的,每天就不下千次。我们使用的金丝织物和其他各种丝织物也在这里大量生产。”显而易见,元朝时期对
丝线的
需求量很大,这也就说明元朝
刺绣工艺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1368年进入到动荡的“北元”历史时期,与
明朝政权的对战及
蒙古贵族或领主之间的内讧,削弱了
蒙古的社会经济发展。直到与阿勒坦汗时期,
蒙古族和汉族人经常通过物品交换等各种方式进行贸易交往,使
蒙古族一直不断的跟汉族
刺绣接触,
刺绣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笔者在美岱召的太后庙见到阿勒坦汗的三夫人的灵堂中放置的遗物,里面就有些
刺绣制品,甚是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