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初期,
日本实行的是“朱印船贸易制度”,由幕府
将军给商船颁发盖有
将军红色大印的远航许可证,即朱印状。拥有朱印状的商船称为朱印船,只有朱印船才被允许进行海外贸易。这一制度由德川家康在1601年前后确立。贩卖的商品主要是生丝和各种丝织品,贸易的对象是
中国及东南亚各国。1611年,德川幕府禁止天主教传播,这一政策导致了1616年“元和
禁教令”的颁布,这个禁令有两个要点,一是禁止除
中国、
朝鲜以外的外国人在
日本进行商业活动,二是限定外国商船只能停靠在
长崎和平户两个
港口。由于从事朱印船贸易的商人常常帮助西方
传教士偷渡进入
日本,并常常贩卖
武器等违禁品,幕府开始限制朱印船贸易,直至1633年,幕府禁止
日本人出海,这就是第一次锁国令。这时,相对宽松的“朱印船贸易制度”基本上已经被废止。1634年,在
长崎湾内填海造“出岛”(人工岛),把做生意的
葡萄牙人圈进去。1635年颁布第二次锁国令,指定
长崎为唯一的贸易港,即便是来自
中国的商船也只限于
长崎一港。而到1639年,德川幕府将居住在“出岛”的
葡萄牙人全部驱逐出境,又在1641年把居住在平户的
荷兰商馆搬迁进去,与
日本在
长崎进行贸易的外国商船就只剩下
荷兰和
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