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在苗族
侗族世世代代的衣着装饰上运用得非常广泛,尤其在
贵州东南部苗族和
侗族聚居区,几乎家家能
刺绣,户户会
挑花。因而苗族
侗族的审美意识在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苗家姑娘七八岁后,就在母亲或
姐姐的指导下学
刺绣,十五六岁
技艺成熟,得心应手。这时,
刺绣已成为一种美化生活的劳动,姑娘们除了精心绣制节日盛装外,还悄悄地绣着只有自己知道的东西,人称秘绣。姑娘们秘绣时,都把窗户遮严,不许人看,尤其不好意思让兄父看见。有时母亲或嫂子发现了,只是会意地笑笑,从不声张。至多同伴两三人间一起绣,交流
技艺。出嫁前夕,秘绣就结束了。姑娘将绣制封存起来,交给母亲保管。没有母亲,可以交嫂子;没有嫂子,就交叔伯母保管。姑娘出嫁做了妈妈,孩子满月时,
娘家来喝满月酒。
娘家带来的礼物除了糯米、鸡、蛋、肉之外,还有姑娘留下的秘绣品,孩子的奶奶将年轻妈妈的秘绣品
一件件清理,全是孩子的
绣花帽、
绣花鞋、
绣花衣、绣包被等,整齐地堆在堂屋的长桌上,主人客人一起来欣赏年轻妈妈的秘绣品,称赞她的手艺。苗族流行一句俗话,叫“人比人,花比花”。所谓“人比人”,是指比歌舞;而“花比花”则是指服饰上的
织绣染。自古,从姑娘的服饰上可以看出勤劳和智慧,所以
刺绣作品的效果优劣对她们来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