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
蒙古人为万户汗廷
卫士之一的箭筒士。后来,哈巴图哈撒儿后裔称其属民为科尔沁部落。
成吉思汗建立大
蒙古国后,哈巴图哈撒儿分得四千户属民,驻牧于额尔古纳河右岸、海拉尔河、呼伦湖一带。哈撒儿后裔被封为齐王,成为东道
诸王之一,地位显赫,后来迁至岭北形成阿鲁部落。16世纪中叶,部分科尔沁在哈巴图哈撒儿第十四世孙奎猛克塔斯哈喇
带领下,迁至嫩江流域,号称“嫩(嫩江)科尔沁”。自17世纪初,嫩科尔沁诸部开始与建州女真、爱新国(后来的清帝国)友好往来,确立了联姻关系。1626年,爱新国主
努尔哈赤授嫩科尔沁
首领奥巴为土谢图汗,1630年,从嫩江流域南迁西拉沐沦下游、辽河流域。1636年至1650年间,
清朝陆续把原嫩科尔沁左右翼诸部编为前、中、后六个扎萨克旗,其中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和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及扎赛特旗等5个旗与西拉沐沦流域其他部落一同保留了传统蒙古族
刺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