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县政府进而确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重点,走以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路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粮钱并举,效益为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
小康。县、乡、村三级统一认识,齐抓共管,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定任务、抓投入、加强科技指导,使沼气建设、种果树、养殖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到1998年年底,全县共建沼气池3.72万座,占全县总农户的64.4%。水果种植总面积达25.56
万亩,农民人均达1亩。水果和沼气的发展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1998年全县生猪出栏41.93万头,养殖业产值达3.27亿元,全县生态农业示范点达50多个。同时,农户建沼气池后,将人畜粪便、杂草
垃圾全部投入池内发酵,使各种
病菌得到有效遏制。另外,煮饭炒菜少烧柴草,减少
烟熏火燎,使农村卫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据统计,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传染病发病率从1980年的1466.5人/10万人下降到1996年的105.02人/10万人。1990年以后毗邻县发生的几次急性传染病,都未波及恭城。由于探索出以沼气为
纽带,以养猪业为
龙头的养殖业和以水果为重点的种植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发展新路子,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新格局,199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将恭城发展生态农业的做法概括为“恭城模式”在
广西推广,1996年恭城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199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恭城召开了生态农业现场会,对恭城生态农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号召全自治区学恭城,使恭城成为
广西乃至全国生态农业的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