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
祭祀与民间基本相同。只不过
清宫予以简化变通,并补加入了如来、
菩萨及关圣帝等“客神”,正式列为萨满朝祭。而将本民族固有的
氏族与本姓
祖先神祗等统归为夕祭神,其余
祭礼均不变。民间满族众姓不祭如来、
观音、关圣帝,仍恪守
萨满教民族性祭规。当然,也有个别姓氏近世家祭中供
观音像,但没有专门
祭礼与赞词,只摆神幔一侧陪祭。这显然亦受宫廷
祭礼的有力影响。宫廷夕祭诸神与满族民间诸姓
神祗相对照,不少神名都可互见。如阿珲年锡等
神祗,在我们目前掌握的满族民间诸姓
四十余部手抄神谕中,均可找到。各姓保留不一,有多有寡,或相近只所用汉字标音有別,但仍不难辨认出来系为同一神名。由此可以证实,
清宫祭祀中夕祭诸神,不独为爱新觉罗氏家族
祖先神,其中不少属于原
女真诸部未分化前较更古远的共祀
神祗,
清宫祭礼中仍承继下来。再,清官
祭祀中所祭穆哩罕神群,穆哩罕,即“比干衣玛法”,或称“比干衣恩都里”,在不少神谕中称为“毛尔罕”,“莫尔罕”、“莫林罕”的,系用
树木或野猪革等制成的
祖先神偶,实际是
世代传祀的
女真远世守护神。笔者认为它属于通古斯语,北方诸民族崇祀的“波如坎”等,均属同位尊神。又如,喀屯诺延一神,长期被一些
史册误尊为
蒙古神。众所周知,在满族诸姓
祭祀中不祭外族外姓
神祗。
清宫祭祀,当不例外。喀屯诺延,在我获得的满族诸姓神谕中,有的标音为噶屯诺因、卡屯蹒彦、喀吨那彦,或标为噶屯那尤,等等,标音不同,但可以看出不论是久居长白山一带的满族先民,或者久居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的满族先民,
祖先生活地域虽不同,但供奉此神是一致的。这正说明,满族先世的
女真族中,很久以前就供奉喀屯诺延
神祗了。在我们搜集的吉林省满族罗关氏、伊尔根觉罗氏、郎氏、赵氏萨满祭中,亦供此神。由此可以证实,喀屯诺延是满族先民曾广泛供奉的守护神,神威普及黑水白山,并不是来自草原
蒙古族,而是遍布于广袤的白山、黑水满族先民的一位共同
祖先大神。恩都哩僧固和纳丹岱珲等,也是满族先世
女真诸部
世代倍崇的宇宙星神,维护宅宇与
岁月安泰。
清宫祭祀中“
画像神”,世人多不解为何神。其实,满族诸姓均有为其
祖先彩绘影像的古俗,敬奉于上屋西墙窝车库(神板)的神匣中。逢年节,春秋两季或按汉族干支
纪年中之龙虎鼠蛇年可悬
影像,修缮
彩绘,焚香祭拜。这种诚祀
影像意识,亦源于
祖先崇拜观念,最早以草、木、石、革、帛等制成神偶,近世随绘画术发展,
彩绘、临摹
祖先容姿,流传
后世,形成风俗。和满族相邻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
蒙古、锡伯等,亦兴此俗。
影像,即
祖先画像,以直系达玛法(远祖或称一
世祖)
画像为主,画面上部反映
萨满教观念的左月右日,七星在天,
神鸟栖于灵魂树上,
下边绘
祖先像及功业图和骏马等牲禽。黑龙江省宁安县厉姓满族将
祖先影像绘成后,列入萨满
祭祀内容。满族各姓只祭本姓
祖先神像,其他姓氏
祖先影像及它姓
祖先神像不列入本姓神堂。正如《
契丹国志》云,所祭诸神,其他
氏族“不得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