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转战湘、桂、黔边界,清廷虽派重兵层层围堵,但义军利用大山,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使清廷损兵折将,耗资巨大。义军却不断发展壮大,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面对此种形势,清廷设下毒计:“引其窜回新宁旧巢,则四面围捕,庶可聚而歼旃。”而
起义军也正中此计。李源发等错误地估计了敌情,认为
湖南清军均已到
广西追剿,
湖南新宁一带兵力必然空虚。加之义军多数是
湖南籍会友,有“怀土”之恋,希望回到家乡。于是义军放弃了南突计划,转而北上返湘。4月19日,义军回到了新宁县金峰岭。金峰岭系大山,重峦叠嶂,高插云天,前是羊肠小道,后是悬崖峭壁,是用兵的好地方。但由于清军早有准备,待义军一到金峰岭,就兵分三路,“节节围剿,步步为营”。4月21日,义军不畏强敌,以枪炮、
滚木、大石击退清军。加上大雨突降,云雾迷漫,敌未敢轻进。22日,续雨,敌围而不攻。23日,天气晴朗,岭雾顿敛。清军一面将军旅分成左、右、前、中四路正面佯攻,一面又派出得力弁兵乡勇,由深茅险石之间,偷袭义军营寨。义军集中全力与正面之敌鏖战,未防放偷袭。突遇偷袭之敌,被迫与其短兵相接。义军个个英勇,不畏强敌。但终因寡不敌众,多数壮烈牺牲。义军
首领李源发也身负重伤,但仍英勇不屈,指挥
战斗。最后率众滚岩而下,不幸被俘。一场轰轰烈烈以瑶民为主体的
农民起义遂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