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元年(1465年),
明王朝命原
浙江布政司左参政韩雍为佥
都御史督戍务,率
北京、
南京、
江西、
湖广官军十六万人“进剿大藤峡。义军在大藤峡地区各要溢处排列木栅,安置
竹签,构筑工事,用
滚木、雷石标枪、毒箭等武器步步为营挺进,并施放火箭,放火烧山。义军几经血战,但因武器、粮食补给不上,被官军攻破山寨十六处,侯大苟被迫率义军退守九层顶。九层顶又称九层崖,位于桂平罗渌三峒的上峒,是大藤峡附近最髙、最陡的山峰,山上有九个峰头,故称“九层楼”。此山四周均为悬崖峭壁,易守难攻。义军据险而守,用
滚木、
岩石、弩箭等击退官军的一次次进攻。官军调集大批火炮炮轰九层楼,并乘义军不备,从后山登上九层楼,义军腹背受敌,九层楼终被官军攻破。侯大苟等七百余名义军与官军展开殊死搏斗,最后,侯大苟等人战败被俘遇害,其余全部牺牲于九层楼山上。这次大征剿,韩雍烧毁
瑶族村寨三百二十四个,残杀义军三千二百余人,掠夺妇女二千七百一十八人,“战溺死者不可胜计”。并将横亘江上的大藤砍断,将大藤峡更名为“断藤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