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小生产,农业在水族的社会生活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水族人民非常重视农业,对自然的许多认识,都是围绕农业生产的,包括农作物的知识、耕作的知识、气象的知识、水利知识等等。这在水族故事、歌谣、寓言及
谚语中也有体现,如《造五谷歌》对五谷种植、薅苗、管理、收割都作了详尽的叙述,既是歌,也是生产
教科书。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称为水历,用干支纪日。水历一年分十二个月,水历正月以小季种植为岁首(相当于农历
九月),以大季收割为岁末(相当于农历八月),以
春分、
秋分划分为春冬两季。这是符合水族所处亚热带山区农业生产实际的。水历反映了水族人民对自然规律的经验总结,说明水族人民认识自然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这种认识能力正是在无数代人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积累而成。水族人民对气象规律也有了初步认识,
谚语“云打架,冰雹下”,“老鸹做窝高,今年浪滔滔”,说明了这一点。水家人修建的许多水利设施,如堰塘、水池、沟渠、水车等,既是水族人民农业技术水平的体现,也是水族人民改造自然的能动性的体现。此外,水族人民在畜牧、养鱼、
捕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除了对农作物有比较细致的知识外,水族人民对林木、草类、
菌类也有很多具体而丰富的知识,对很多
植物和
动物都有很多比较细的命名。如
树木名称就达数百种之多,药用
植物的名称就有近200种,对许多野生
动物及其特性也有很详细的具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