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艺的传承与保护,最为重要的是要将其与民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等的日常生活内容有机结合。“(非物质文化)它的生存与发展永远处于‘活体’传承与‘活态’保护之中,而确保其‘活态性’,最核心的就是传承人……”因此,我们可以从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鲁锦
技艺及
色彩图案的创新、政府机制的创新、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等多方面为鲁锦
创造合理适宜的生存空间,使鲁锦不仅限于传统单一的家居实用品或发展为单纯的工艺品,而应结合时代特征,融入新的审美判断,进行涵盖各生活领域的新产品研发,达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并结合市场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等等。还可通过建立乡土文化博物馆(鲁锦艺术博物馆的扩建就是最好的例证)进行鲁锦艺术品的静态展览及动态参与(如
织造技艺体验室、学习成果展示室等),培养儿童亲身接触传统艺能的机会;加强对鲁锦
织造技艺传承人口述史的整理和文本的出版,开展
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等措施,使鲁锦在
未来发展的路可以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