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
刺绣源远流长,1973年在元谋县的牛肩包、大那乌、老城等地发掘出了一批石器,出土的石器形状各异,有长1.9厘米的“
雕刻器”,指甲盖大小的“圆刮器”,柱状的石核等,经专家考证,这些细石为
文身工具,彝族先民曾盛行
文身之俗。据《
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滇西彝族始祖九隆部落皆以龙为图腾崇拜物,部落众人“皆刻画其身,像龙文,衣皆蓄尾”。在现今的彝族女性服饰中仍然保留着衣尾的传统,现今称之为
飘带。
飘带上都
刺绣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左右两边
飘带上的图案是对称一致的,但其图案样式没有具体的规定可以
刺绣什么,不可以
刺绣什么,图案的选择均是源于
绣娘的心意。
飘带上可以绣制的范围很窄,但是把
飘带单独呈现在世人眼前,其工艺都十分精致,有些甚至可以称之为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