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
挑花产品的不断开发,望江
挑花的创新图案出现了很多。如,徽州景物系列,
花鸟动物系列,民俗风情系列,等等。但是,这些新的图案在造型与形态的设计上基本是保持客观景物的真实形态不变,没有对景物进行图案化的主观概括、简化,没有进行
典型特征的夸张、强调
表现。完全是自然场景、物象的写实再现;更没有考虑图案形态应该与
针法相协调的要求。设计出来的新图案,从视觉上就丧失了望江
挑花图案的那种
几何形态组合的造型特征和秩序感强烈的、严整简练的艺术魅力。那么,望江
挑花的创新图案应该如何设计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传统的望江
挑花图案对“树”的
表现。望江
挑花的“树”在造型上完全是抽象的,是对“树”的结构进行的概念性
表现;是对“树”繁茂的生命力的象征性表达。同时,还会根据
构图、寓意等方面的需要,进行局部形态的变形,甚至,添加有其他寓意的物象形态。然而,今天创新的望江
挑花图案“黄山松”,却是对“黄山松”真实结构与形态轮廓的填充、描摹。诸如此类的望江
挑花创新图案在图案造型的形态上,混同于现代十字绣图案的造型特征。这样的望江
挑花创新图案设计有很多,这些创新图案丢失了望江
挑花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固守的、本真的、核心的视觉特征元素和造型的理念原则与形态特征。最终,会使望江
挑花图案在视觉面貌上全面混同于现代十字绣图案,致使望江
挑花艺术因视觉特征变性而失去生命力,自己走向消亡。这是不应该出现的方向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