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洞服饰也叫
月亮衣。流行于贵州黎平县东南部,以岩洞镇为中心区,包括岩洞、铜关、坑洞一带。
月亮衣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一种装饰性极强的妇女服饰。
发式为“边环髻”髻环偏在左头。青年妇女包头帕,帕为
青蓝“侗布”折成宽约8毫米的条路叠重成长条,宽10余厘米,包裹头一周,环髻搭出头帕外。胸衣的襟口,饰以宽4-5厘米的两道
刺绣花边,其中一条
花边由
白线为主调的若干
菊花或S纹组成;
袖口有简单的两道
花边。胸兜亦青素一色,顶端的
刺绣花边较宽,呈
长方形,项角比“六洞”服饰项角大,且位低下一些。盛装
围腰很大,呈
方形,以
刺绣满面装饰。银冠与高增相似。此款服饰基本式样与交襟裙装无异,只是在上妆、裙及绑腿上均绣有
月亮图案,其中,
上衣左右襟各绣有两个
月亮,左右
衣袖(
短袖)上各绣1个
月亮,
裙摆前片绣3个
月亮,左右绑腿各绣1个
月亮。左衽右开襟大襟裤装女子服装。流行地区甚广,其代表区域为:贵州省榕江县车江、黎平县新化、锦屏县
大同和九寨、天柱县水洞、镇远县报京、玉屏县鼓寨,上装为左衽右开襟大襟,无领或矮领,钉
银质纽扣或布扣,1处钉1—3颗不等,
冬季有的人
外套夹衣,其大
挽袖长及肘弯;下着裤装,裤管的大小因地区而异。
发式有挽发盘顶式、挽发偏髻式、挽发刘海式等;以素色、花格或
织锦等为包头帕,头帕的包扎方式有角式、
对角式、披巾式几种。不包裹脚布,脚穿无后跟鞋或圆(勾)头绣花布鞋。此装式的盛装以贵州省黎平县尚重、榕江县保里、镇远县报京的服饰最有特色,衣的左衽右开襟大襟、
琵琶襟、托肩、袖腰、
袖口、
腰带、
围裙等处
刺绣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