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地处汾水下游,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史传
远古尧建都平阳、舜建都蒲坂、禹建都夏邑,均地处晋南地区。晋南地区与
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隔河相望,人杰地灵,历代曾出现不少知名
画家。唐代
张彦远(蒲州人)著有《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画论著作。后梁荆浩(沁水人)身居太岳山,以
笔墨为一体
画法创作的
水墨画,独辟蹊径
创造的
渲染方法开辟了
山水画的新
境界,元代《画鉴》评荆浩的
山水画为“唐宋之冠”。“北宋时的王拙、王居正(蒲州人)、高克明(绛州人)、徐友守(吉州人)、杨威(绛州人)和马远(蒲州人)等知名
画家,他们都善于绘释道画和民间喜爱的‘农家乐’年画之类的民俗画。”这源自他们熟悉农村,接近农民,所画作品为广大民众喜爱。王拙与其子王居正是农民出身,对纺织感情深厚,所绘的“
纺车图”生动逼真,属传世珍宝。高克明擅画神仙、
菩萨、鬼神、人物及山水花鸟,是一位全面的
画家,他从
山西到都城汴梁进入翰林图画院,升至待诏,曾奉命作《三朝盛鉴图》,并刻版印刷。徐友守身居黄河之畔,描绘的河水汹涌澎湃、咆哮如雷,其《清流贯河图》堪称一绝。“杨威,绛州人,工画‘村田乐’。每有贩其画者,威必问所住。若至都下,则告之曰:‘汝往画院前易也。’如其言,院中人争出取之,获价必倍。”唐代大
画家吴道子是河
南阳翟人(今禹州),曾在洛阳、
长安两京州外画壁三百
有余,其绘
画风格对
后世一河之隔的晋南
画工产生深远影响,如绘制永乐宫
壁画的
画师朱好古等人
画风均为唐代
画风。据《襄汾县志》载:“朱好古(襄陵人),被誉为
壁画名师,时为北派民间画坛
首领。擅长人物
山水画,
风格细腻精巧,有唐宋遗风,尤以
道教人物画突出。与同乡张茂卿(遵礼)、畅云瑞,同享盛名于晋、燕间,有得其画者,奉若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