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半印半画年画的异军凸现,并没有立即挤垮扑灰年画的市场。正如民谣“货卖识主,各奔前程”所说的那样,扑灰年画的两大派系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中磨砺着,发展着,它
散发的艺术魅力自然是高密其他年画品种无法匹敌的,那明星般璀燦的光芒笼罩着与胡祥麟几乎同期和之后的十几名后起之秀们。在高密扑灰年画的发祥地——公婆庙,村中的
画师张维先有听
京剧及地方戏的嗜好,于是
戏曲人物成为他大挂子画的主要题材,“黄鹤楼”、“李靖王”、“三娘教子”、“孔明招亲”等四十多种传统
戏曲故事,意化成
美丽的年画,在民间广为流传。张维先被誉为当地的民间画圣,他一生带徒多人,后来颇有名气的张永敬、张道龄父子皆是出于他的门下。在姜庄棉花屯,善画大挂子条山的石玉山是石家画派的奠基者,他的“玩鸟图”、“
杂技艺人”等取材于现实生活,成为开拓现实生活的典范。他的邻村是甄家屯,李洪喜是这个村子画业的开山鼻祖,现在
中国民间
美术馆中收藏的《历代帝王图》,相传是他当年的
得意之作。